'你', 谁? - Web 2.0 信任






3.29/5 (4投票s)
2007年4月12日
5分钟阅读

17414
随着 Web 2.0 的日益普及,在线信任问题也在不断发展——了解这对您的网站有何影响。
引言
2006 年底,《时代》杂志将年度人物评为“你”。是的,是你。所有在 MySpace、维基百科和 YouTube 等热门网站上创建和评价内容的所有“你”。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内容不再由专家生成或评价。取而代之的是像你一样的普通人。
最近的一项 Revolution 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该调查显示在 16-44 岁年龄组中:
- 48% 的人访问过博客网站
- 26% 的人创建了自己的博客
- 74% 的人评价过产品、内容或服务
你和用户生成内容
用户生成内容是 Web 2.0 的关键基础之一。(对于那些还没有听过炒作的人来说,Web 2.0 是一个术语,用于定义互联网在“.com”泡沫破裂后的第二阶段。)Web 2.0 的一个关键基础是新的功能,它会根据用户的操作在页面内更改内容。但让我们回到“你”——毕竟,这篇文章都是关于“你”的!
首先,你是谁?更重要的是,我如何信任你?事实上,从你的角度来看,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我。我是谁?更重要的是,你怎么知道我写的任何东西都值得HTML花费时间编写?
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新内容。问题在于,要弄清楚信息来源是否准确以及查看信息的人是否了解任何内容变得非常困难。那么,Web 1.0 中有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吗?
Web 1.0 的信任
在过去(即 1990 年代),信任主要与电子商务有关。你如何信任一个网站,以至于可以提供你的个人详细信息或信用卡号来购买某样东西?随后,一系列标准被制定出来,以确保用户信任你的网站。
一些关键点是:
- 证明你的网站背后有一个真实的组织(例如,联系方式、关于我们部分)
- 解释你将如何处理敏感信息
- 提供第三方证据证明你的信誉(例如,客户评价)
- 拥有专业的网站设计
- 定期更新网站,使其看起来充满活力和新鲜感
- 避免任何类型的错误
但这些准则仍然适用吗?我们需要其他准则吗?
用户生成内容的挑战
在 Web 2.0 中,信任问题已从网站运营者转移,开始更多地关注填充网站内容的用户。人们以多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例如:
- 商业(例如,eBay)
- 娱乐(例如,MySpace、YouTube、Secondlife)
- 信息(例如,维基百科、Digg)
- 分类广告(例如,Craigslist、Gumtree)
“我能信任这个网站吗?”的问题仍然存在,但新的问题——“我能信任网站上的人吗?”——现在同样重要。现在的主要区别在于,内容由任何人生成,然后由任何人评价。你怎么能确定其他用户写的内容是真的呢?
例如,关于在线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文章的可靠性曾有过一些争议。当一个男人冒充 Craigslist 个人信息版块的女性,向其他男性索要约会时,发生了更大的争议。然后他将他们所有的个人信息都发布到了网上!
另一个例子是在线餐厅指南。当你不知道某人的口味时,你怎么能信任他们的评论?评论者是只为了美味的食物而去,还是去为了氛围/场合?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信任 2.0:确保 Web 2.0 的信任
为了确保网站访客继续信任你的网站,你需要确保用户是他们所说的那个人。在用户注册时,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这一点:
- 发送激活链接到电子邮件
- 通过短信发送激活码
- 将激活码发送到家庭或公司地址
你还可以:
- 仅允许在注册用户推荐的情况下,网站访客访问内容/功能(LinkedIn,在线职业网络,就是这样做的)
- 在用户登录时,显示你已知晓他们的 IP 地址
- 收集用户的信用卡详细信息
如果网站访客知道你已经验证了创建内容的用户身份的可靠性,他们就更有可能信任这些内容。
其他增加用户生成内容信任度并提高用户信誉的方法包括:
- 让用户档案对社区中的所有人公开(例如,档案可以包括口味、专业知识或经验)
- 允许用户对某人的内容、服务或产品进行评分(eBay 就是这样做的)
- 建立一个推荐系统来突出受人尊敬的贡献者(亚马逊现在会给评论者颁发“徽章”,例如“真实姓名”(如果网站能验证确实是他们的真实姓名)或“前 500 名评论者”(如果网站认为该用户给出了好的评论))
- 进行实时的面对面互动(例如,eBay 上的 Skype,Winebit)
当然,你不需要(也不想)实施所有这些技术——考虑一下你的网站想要实现的目标以及你受众的需求。然后,你应该能够制定一个合适的信任策略。
结论
来自 Web 1.0 的信任指导原则在当今的互联网上仍然非常有效。毕竟,网络用户需要能够信任你的网站和你发布的内容。他们还需要信任其他用户生成的内容——遵循本文中的一些建议来确保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