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沟通问题吗?
如今,沟通的全部意义在于获胜。它关乎赢得业务、赢得人心、赢得受众,甚至赢得选举。
引言
如今,沟通的全部意义在于获胜。它关乎赢得业务、赢得人心、赢得受众,甚至赢得选举。
但真正的沟通是双向的。如果不根据听众的反应来调整你的言辞,那么说话将一无所获。你甚至可能失去一切。一个好的沟通者必须时刻关注听众,并通过精心组织演讲来回应他们友善的姿态。
有人说,沟通很简单。我计划并沟通,然后你倾听并理解。但事与愿违,有多少次你经历了低效的沟通(与朋友、在会议中或听讲座/演示/讨论/研讨会)?你除了听到“呜呜呜…”的声音外,什么也没听到。你难道没有数着秒数等着解脱吗?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问,这是我的沟通问题,还是演讲者的演讲技巧问题。我不想为此给出不明智的答案。但我确定,沟通也包括‘倾听’。
如今,在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背景下,书面和口头沟通技巧已经演化出许多新的范式。现在我们不能只说掌握英语就足够了。你周围的专业人士都精通其衍生技能,例如下面列出的技能:
- 通用沟通技巧
- 演示技巧
- 团队建设
- 领导力技巧
- 客户服务
- 管理技巧
无论你拥有什么技能或想拥有什么技能,都有一条黄金法则支配一切,那就是‘有效传递知识的能力’。你知道某事,然后告诉别人,他们就知道了。初级的沟通很简单。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通过沟通技巧赢得业务(或与客户讨价还价),事情就变得复杂一些了。你拥有的技能越多,你在竞争中就越占优势。
“因陀罗阇(Indrajith)在他众多的武器库中,难道没有使用‘那伽帕夏’(Naga Paasha,由百万毒蛇制成的武器),他最凶猛的武器,让罗摩(Rama)和拉克什摩那(Lakshmana)都瘫痪,令众神都感到恐惧?”——《罗摩衍那》。
那么,再添几件武器在你身上,会有什么坏处吗?
为了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你需要理解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因此,在我们深入细节之前,让我们先做一次自我评估。你的直接目标应该是诚实地找出下面列出的多少项适用于你。
- 你在任何类型的沟通中都感到非常不自在和困惑。
- 你被公认为在沟通时会制造混乱的人。
- 你喜欢保持沉默。你不擅长说服或证明一个观点,因此在讨论或会议中选择保持沉默。
- 你喜欢说话,但不喜欢周围的人。你只是想把脑子里压抑的所有东西都倾泻出来给任何愿意听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你根本不在乎是否有人在听。
- 别人听不清你说的话。你说了某件事,结果人们问了好多问题,好像他们一开始就没听到一样。
- 你发现很难第一次就得到答复。你向别人提问(比如在论坛或新闻组),期待得到答案,结果却只得到一个关于你所提问题的更详细的疑问。
- 你不擅长解决问题。你发邮件去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却没解决,反而制造了许多其他问题。
- 你第一次就把事情搞砸了。你的邮件会接着另一封,其中包含你之前遗漏的内容,或者你会立即收到收件人的回复,质疑你一开始没有澄清的东西。
- 你讨厌问题。你天生讨厌问题,总是用洪亮的声音、职业地位来作为盾牌,阻止人们提问。
- 你很懒惰。你自己知道你没有说清楚,但你仍然忍受你糟糕的沟通技巧。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那么我有一个秘密告诉你:“你确实有沟通问题”。“沟通问题”不是那些不治之症。只要你愿意变得更好并持续学习,你就能成功。
如果你知道自己有沟通问题并想摆脱它,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列表,以获取有关你弱点的有形线索。
- 你开始表达事情的时候,是基于你停止思考的地方。这是一个许多人都知道自己有但很严重的问题。例如,你花了几个月时间思考一个神秘的计算。然后突然你意识到你找到了答案,并大喊“Eureka!”,“Eurekaa!!”然后开始给周围的人展示一些数学公式。但你发出的噪音,或者你展示的公式,能让周围的人理解你爆发背后的故事吗?如果你真的想让他们理解你,你需要整理思路,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地解释情况,要知道没有人知道你现在知道什么。
- 你不是一个伟大的倾听者。所有伟大的领导者都是伟大的倾听者。如果要赢得客户,就让客户多说话。倾听他。在沟通中,了解的最好方法就是倾听。所以请注意,要认真倾听,理解听者,然后制定出最准确的答案来回应他的疑问。在这方面,你必须控制住那种急于插话分享自己故事的冲动。当客户谈论熟悉的事情时,不要分心,不要打断他,不要把自己的点滴加入进去。这会分散你作为听众的注意力,也可能破坏客户思路的连贯性。你可能会因此丢失一些重要的信息。
我曾经在一次演示中,看到一个男人不停地点头,暗示他正在听并且跟上了我的演示。一个对他提出的简短问题证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倾听而感到疲倦。在团队会议中,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一个团队成员开始说话,刚开头你就知道他要说一些没用的废话,但你仍然不得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至少要装出在听的样子,因为这是对说话者表示尊重的好方法。
- 你对听众的手势、表情、提问和行为不敏感。演讲者应该密切关注听众的每一个角落。在面对面的会议中,你需要阅读听众的面部表情,并通过调整演讲来回应他们。
- 当你的客户在看表,暗示他需要走了,你为什么不立即回应呢?这是你必须赢得的背景。如果你说你需要更多时间来赢得他,而客户没有时间给你,为什么不暂时让他走呢?否则,就像你正在玩‘国际象棋’(Chess)的游戏时,却试图应用‘跳棋’(Checkers)的规则。规则是‘客户没有时间’。所以要遵守这条规则,并相应地调整你的策略。但除非允许,否则永远不要试图改变规则。
- 你戴着有色眼镜看事物。因此,你总是看到/听到你想要的样子,而不是现实。在会议中,如果有人一遍又一遍地问同一个问题,请识别出这个善意的信号。他正在委婉地告诉你,‘你的回答毫无意义’。同时,鼓励人们提问。提问者实际上是在伸出援手来帮助你完善你的演讲。
- 我说“你写的代码太差了”,然后我看到开发者把它当作“我说,你是个差劲的程序员”。你不是天生就是差劲的程序员。我只是说在那个特定的例子中,你写了很差的代码。这不是一个普遍性的评价。你下次可以选择写更好的代码。难道你不认为这也是倾听的一部分吗?所以要密切关注信息的每一个词。但我也可以说得更好,“你认为你能把这段代码写得更好吗?”或者“你认为你能把这段代码写得更好吗?”
- 你沟通不足。这样做只会为现在或未来埋下问题。如果你犯的一个错误后来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将是突然的、更严重的,并且是累积的。避免这种情况,在沟通时第一次就充分覆盖情况的各个方面。
- 有一天,我看到一封发给客户的电子邮件,其中一位项目经理通知了交货延迟。邮件中写道:“预定的下一个版本(1.1.0,2月1日)需要稍作延迟。我们将在2月3日发布”。这封邮件明显有两个问题,首先,它没有说明延迟的原因;其次,它没有提及是否对后续版本有任何连锁影响。第二天,客户带着他期望已久的问题回来。那就是:“我们能知道为什么会延迟吗?”这就是明显的沟通不足。在IT行业,这不是一个你可以忽视而生存的习惯。
- 你沟通过度。这可能导致人们忽略你,但这比沟通不足好得多。假设没有人知道你所知道的一切,把所有事情都告诉所有人,从而帮助避免否则会发生的问题。
- 你大量使用‘主观’术语。主观术语过分强调个人的意见。当你说到‘轻微延迟’时,根据故事的背景,它可以给出许多不同的含义。如果背景是关于火车到站时间,轻微延迟可能意味着几个‘小时’的延迟;而如果背景是关于船舶到站时间,同样的延迟可能意味着几天甚至几个月。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主观术语,并要具体。
- 你未能认识到你需要沟通要点的顺序。这有时与不清楚理解情况的潜在逻辑有关。
- 你害怕问题。如果你害怕问题,你就容易过度兴奋。你的血压升高,让你难以正常思考。如果你从事IT行业,处理问题是你的正常生活,而没有问题的日子是你的白日梦。如果你没有收到客户关于你上次交付问题的电子邮件,就假设那个商人可能生病了。所以打电话问他是否一切都好。不要害怕。消防员难道害怕火吗?
- 你没有计划事情。有一次,我们三个人去见客户,那是一次面对面的会议。客户很不高兴,抱怨我们向他过度收费。我们团队没有为会议明确分工,也没有一个综合策略来让客户信服。我们三个人都有各自的小计谋,准备在那位暴怒的客户面前使出来。没几分钟,我们就让那位先生狠狠地用巴掌拍打桌子,并用食指指向我们其中一人,表示他想站起来揍我们。所以,不仅是关键会议,你需要计划一切,即使是电子邮件的内容也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组织。
- 客户可能会发疯。与客户打交道就像与火搏斗。要像消防员一样行动,不要害怕火,但也不要停止尊重它的力量。在面对那位凶猛的客户时,要保持冷静。我经历过,发疯的人很容易处理,学会利用他们的能量为你所用。难道你不觉得攻击你的客户实际上是在帮助你保持正确的方向吗?他不是在积攒问题。他当下就把问题抛给你。那你为什么要害怕他呢?
- 如果你计划得好,你就能为你的客户争取优势。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像在玩蛇。除非精确计算,否则那个危险的举动可能会导致与客户关系的破裂。一家公司可能会因为糟糕的客户管理而遭受长期的损害。
我曾有过许多这样的经历,甚至有一次最终失败并失去了客户。客户很具攻击性,显然是预谋要与我们结束业务。那时美国房地产行业正在崩溃。我们为他做了一个房地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项目完成后,我们注意到他在接受最终系统方面有相当大的延迟。我们催促他接受产品,但他却要求开会。那是在几周后,他声称产品不符合最终用户的要求,因此无法接受。一如既往,我们有信心证明他是错的。我考虑了两种可能性:第一,我们确实忽略了他的真实需求;第二,那个商业巨头想纠正他错误的商业决策,即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投资这个IT项目。我们与他开了几天的会议。他表面上在纠结遗漏的需求,但内心却在秘密计算,要起诉我们对他业务造成的损害。他没有起诉我们,但停止了与我们的业务。今天,我认为如果当时计划得更周密一些,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那位客户,并且能以比我们遭受的损失更小的代价摆脱那个生死关头的局面。我想每个人都吸取了教训。但我仍然认为,客户试图一箭双雕。
结论
我明白这并没有涵盖所有角度,但希望这段阅读让你比以前更强大了一些……
历史
- 2010年2月15日:首次发布